8月5日上午12时,师宗县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姜东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捐献的10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云南省分库的志愿者黄俊及时赶往机场乘飞机护送到重庆,当天晚上10:30,移植到一名三岁白血病患儿的体内,为这一个小生命点燃了生命的火花。姜东,是师宗县委办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能力强,人缘好,手勤脚快,热心帮助他人”,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
皮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一家三口给救助对象写信
很多人陪伴在姜东身边
捐献顺利进行
亲手把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放进保管箱里
带上造血干血胞赶往机场登机
上午7:30分,姜东从容淡定地走进血液科化验室进行皮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医务人员介绍道:“姜东从8月1日开始注射动员剂,每天注射1次,现在是第5次,打动员剂可以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采集需要”。当医务人员问姜东注射动员剂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时,姜东微笑着说道:“打动员剂这5天,我能吃能睡,行动自如,只是偶尔感到腰部有轻微的收缩酸胀感,但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医生告诉姜东:“腰部有轻微的收缩酸胀感,是因为动员剂在发挥作用,捐献后,这种轻微的不适会自动消失。”
8:30分,血液科的医生护士已经准备好了采集设备和所需用品,医生娴熟的技术使得姜东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完成了抽血管和回血管的静脉插入,在医务人员、师宗县红十字会干部职工、妻子儿子、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陪伴下,躺在床上的姜东,没有一丝的紧张和不适。血液科主任和蔼可亲地问道:“姜东,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姜东很坦率地说:“跟我两年前在师宗通玄公园广场献血的感觉差不多,只有一点不同的是,献血是只出不进,而现在献造血干细胞是血液从一根管子出,通过白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又由另一根管子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体内,我现在没什么不舒服的,一切正常,挺好的!”这时,师宗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严春娟说:“现在社会上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解,很多人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要把髂骨敲开然后抽取骨髓血,这一错误的认识使很多人望而生畏,给捐献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今后的宣传动员,姜东就是我们师宗的代言人了。”姜东爽朗地答道:“行啊,严姐,以后你们搞宣传发动的时候,就由我现身说法,肯定会有第2例第3例以至更多例的成功捐献者。”
血液科的病房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大家都团团围座在姜东床边畅所欲言。姜东跟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一样,开朗外向,与大家聊得甚是开心,好像忘记了自己正在捐献中。师宗县红十字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醒秋庆幸地说:“2013年7月,师宗县委办安排姜东到通玄公园采集点献血,献完血,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使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患者获得重生的机会,姜东便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报名捐献登记表,重新采集了血样,他的血样检验结果很快录入了中华骨髓总库,提供给患者进行检索配型。”
姜东的妻子孟丽芬,在师宗龙甸中学任教,看着丈夫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很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跟大家聊了起来:“今年3月,我家姜东接到曲靖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重庆一位三岁的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4月,师宗县红十字会采集了姜东的血样,送杭州做高分辩配型。5月,我们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管理库中心通知,我家姜东与白血病患者经高分辩配型成功,并安排到解放军昆明总医院进行体检。7月,我们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通知,我家姜东体检符合捐献要求,根据患者移植计划,捐献时间定在今天8月5号。不但我和孩子支持我家姜东来捐献,家里的老人也很支持理解。”
妻子说到这里,姜东接过了话题:“换作任何人,都会支持我这样做的,因为造血干血胞配型相合率很低,非血缘关系配型相合几率是几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我和这个三岁的白血病患者也算是一种缘份,这个时候,我不救他,谁来救他啊,这个患儿能得到我的救助,也是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的企盼。”
8月1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动员剂以来,短短5天的时间里,姜东一直得到大家的关爱。在捐献的过程中,时不时有人问:“想喝水吗?想上厕所吗?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有的干脆坐在姜东的身边,给他捏捏肩,揉揉背。这时的姜东,还显得有些腼腆害羞,感动地说:“7月下旬,在曲靖地质大队工作的志愿者罗阳还专程跑到师宗去看望我,给我心理上的安慰,罗阳现身说法,他是云南第94例捐献者,捐献时间是去年4月,看他的身体很硬朗,打消了我心里的顾虑。”
在姜东捐献的过程中,像罗阳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就现在陪伴在姜东身边的志愿者就有云南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大队长沈晓进、副队长黄庆华、黄俊,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分库负责人梁云生、办公室主任沈成法,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等。值得一提的是,沈晓进的老父亲沈寄安,今年79岁了,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今天也赶来了,他对大家说:“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是志愿者队伍里年纪最大的一个,由我来现身说法,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可以让大家打消我是一个骗子的顾虑,你们想啊,当骗子的,哪有我这么老的!”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热闹是一波接着一波,澳大利亚美利康达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派来了代表看望姜东。派来的代表是公司综合运营部的经理刘国英,她对姜东说:“我今天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代表公司,另一个意思是代表我本人,我的血样已经录入了中华骨髓库,如果有一天有患者需要我的造血干细胞,我一定会像姜大哥一样,勇敢坚定地捐献。”
话刚说完,云南省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玉高也来到了姜东的身边。胡玉高是2003年8月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他说:“12年前,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大学生,12年来,我身体健康硬朗,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现在珍茗金龙水公司上班。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既不损已又利人的好事。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12年里,我还无偿献血10余次,无偿捐献血小板1次。”
听了胡玉高的话,大家肃然起敬。云南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大队长沈晓进对胡玉高说:“昨天晚上,师宗县红十字会的同志还有我们的很多志愿者,请姜东吃了‘英雄宴’,今天晚上,大家还要在一起吃‘庆功宴’,你可要参加哟。”胡玉高边点头边答道:“那是肯定的。”

从8:30捐献开始,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度过了3个半小时,12:00采集结束,经检测,采集到的10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符合标准,经医务人员封存后,交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云南省分库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黄俊的手中,黄俊向姜东及妻子作出郑重承诺:“你们的爱心,我会在今天之内护送到重庆,你们的善举,今天就可以挽救一名三岁白血病患儿的生命,你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师宗精神,更是我们云南的精神,再见!”
话音刚落,志愿者黄俊便走出病房,急匆匆地向机场赶去,因为千里之外,一名三岁的白血病患儿正在承受着生与死的煎熬,期待着姜东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这一生命的种子能够为他本人及家属带来新的希望。晚上10:30,志愿者黄俊顺利抵达重庆,他所护送的造血干细胞随即输入了白血病患儿的体内,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走上了健康之路。
师宗县委宣传部付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