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康医疗研发公司

恒康医疗研发公司

含这种成分的解热镇痛良药,用过量就会变毒药

admin 191 60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目前解热、镇痛、抗感冒的常用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包括儿童也能较为安全使用的2种解热镇痛药物之一(另一种为布洛芬)。

含这种成分的解热镇痛良药,用过量就会变毒药

正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疗效确切、口服吸收快、常用剂量安全可靠,全球范围大多数国家将其作为非处方药来管理及使用。


在我国,多种西药及中成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临床上常用的散利痛、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泰诺林、感冒灵颗粒等,共有100多个品种,可谓“良药”。

然而,有时良药也会暗藏“杀机”!如果服用不当,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也有可能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毒药”,其严重后果就是对肝脏的损伤。

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揭示出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过程——正常情况下80%-95%的药物在肝脏直接代谢失活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药物则会被肝脏代谢,活化变成具有毒性的N-乙酰苯醌亚胺(NAQPI)。当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正常时,少量被活化成的NAQPI完全可以再被肝脏的解毒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分解而无毒化。不过,肝脏作为处理大多数外来药物的重要“加工厂”,“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当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NAQPI也会大量生成,还原性谷胱甘肽“供不应求”而耗竭后,肝脏就会受到损伤。当这种受损严重到超过了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时,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以说,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对乙酰氨基酚是“良药”,而大剂量、长时间、不合理地使用就会使其成为“毒药”,因而掌握对乙酰氨基酚“量”的概念至关重要。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推荐1天用量不宜超过2克,而美国FDA明确指出每天的最高剂量为4克。只要在用药期间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一天服药不超过4次,2次用药间隔达6-8小时,同时多喝水来加快药物代谢,就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导致肝损伤。

此外还要注意,由于许多药物可能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不知不觉中同时使用2种或者多种含这种成分的药物,就容易导致摄入过量。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服用对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期间又大量喝酒,即使药物剂量合规也会导致肝损。其原因是乙醇会诱导肝细胞药物代谢酶,加快NAQPI的生成,减少了排除量,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中毒剂量。

儿童患者应格外注意剂型和剂量,严格根据年龄和体重按说明书用药。一旦服药过量,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处置。

│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石浩强/文,邓梦玲/编